攝影師 Romain 事業如日方中, 卻突然在工作時暈倒, 醒來後醫生告訴他已罹患絕症, 大約只能多活三個月~ Romain 沒有把這般惡耗告訴他的父母親和姊姊, 甚至沒有將之告訴他的同性情人, 卻選擇把這可怕的消息與年老的祖母分享, 原因是他認為祖母亦快將去世, 應能明白被死神威脅的感受~ 大限將至, 一切名利和成就頓變得沒有意思, Romain 放了人生最後一個假期, 再次回到童年曾給他無限歡樂的地方, 靜靜地享受人生中最後的時光~
有人講到好pro, 用了真我,用了佛洛依德的理論說明戲中的romain的心路歷程,我固然沒有如此高深的學問用來分析這個快死的人。
但究竟又有幾多人明白死亡之前,那一個人的心路歷程? Palliative Care, 記憶中有人說過是陪那快要死亡的人一起走餘下的路,不過,最後還不是他自己一個走? 主角雖然找了他的祖母傾訴,最後,她又是否真的明白主角的心情?
玫瑰花,主角似乎更想用記憶卡代替花作陪葬品。或者現在這一代的人,在生的朋友可以把他跟死者的相片,影片,或什麼的都放進SD卡, DVD然後拋到死者的棺材中。可能死者成了木乃衣之後,那些卡上的東西仍會被先進科技成功讀出來,讓未來的人類知道他的經歷。比那些玫瑰花更有意思---反正玫瑰花跟SD卡一樣,是被別人看的,死者,根本什麼都看不到。
===============
好PRO的分析。
COPY FROM:
http://www.etsang.net/article/art098.htm
最後的時光
曾 偉 強
失去了的東西,如何能找回來?又是否真的要把它找回來?也許我們壓根兒不會在意,或是沒有勇氣去面對。直至那天,我們才發現,那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它名叫「真我」。
在《最後的時光》(Time To Leave)中,卅一歲的時裝攝影師羅曼,知道患上絕症後,第一個反應是問醫生是否愛滋,這便巧妙地透露了他是同性戀者的身分。為何是同性戀?或許這是導演給觀眾,也是給羅曼的一個問題。
當羅曼回到父母家中,與姐姐吵起來,最後由老父送回家,在車廂內,父子短短的對話,似乎提供了答案。
羅曼早已知悉父親對母親不忠,也曾目睹雙親吵架,心想他倆快將離異,但父母一直沒有分開。他在車廂中問為什麼,父親的答案簡單不過,因為愛。
這個可能是一直埋藏在羅曼心中、不宣於口的疑問;但假如不是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他會嘗試尋找答案嗎?
是佛洛依德所說的伊迪帕斯情結,解開了他成為同性戀者的謎。小時候的羅曼,潛意識裡一直等待父親離開,然後取而代之,但父親始終留在母親的身邊,他在失落之餘,也迷失了自我。
他不能從母親那裡肯定自己的存在,卻培養出與祖母特別深厚的感情,也因此,他跑到祖母那兒,告訴她自己已時日無多。
那是因為年邁的祖母也同樣時日無多!而且只有在祖母的懷中,他才能得到慰藉;回復孩提的天真。然而,在尋找和重組童年零碎回憶的同時,恍惚也有所領悟,羅曼決定重新開始!
也因此,他終於與姐姐和解,也接受了女侍應的請求,讓她懷孕,並立下遺囑,讓孩子繼承他的遺產。
羅曼終於明白,他的生命、他的精神,可以不隨肉身的枯死而消失;生命可以延伸、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當生命只剩餘數月,他決定不告訴任何人,是不願接受別人的同情,是不願傷害身邊的人,還是自私?也許,那並不是要躲起來獨自枯死,而是要在僅餘的時光,重新肯定和尋回那迷失了多年的「真我」。
傳統的觀念中,男性代表主動,而女性則代表被動。在伊迪帕斯情結的影響下,羅曼迷失了男孩的身分認同,也形成了被動的個性。小時候接受「小情人」的追求,以及在生命將盡之際接受姐姐的和解信,在在揭示出羅曼「被動」的個性。
畢竟,雖然他最終重新肯定了自己的雄性身性,但也同時肯定了自己的性向。他在教堂回憶起與小情人的往事時,展現出滿足的笑容。
也許,就是這個滿足的笑容,讓他重新肯定自己的價值,重新站在道德的高位,以及解開了所有的心結;然後,獨個兒回到小時候到過的沙灘,在落日餘暉的映照下,一個人安然地、靜靜地躺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