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

Steve Jobs Presentation Skills kills!

Most of the speakers convey information. Jobs inspires!
1. Set the theme 設定主題
2. Make your theme clear and consistent 主題要清楚而且一致
3. Create the headline that sets the direction for your meeting 訂出能點出你的會議方向的標題
4. Provide the outline 提供(演講)大綱
5. Open & Close Each Section with a Clear Transition 用清楚的轉折開始或結束每個(演講)部分
6. Make it Easy for your listeners to follow your story 讓聽眾能輕易聽懂你的故事(論點)
7. Demonstrate enthusiasm 表現(證明)出熱情
8. Wow your audience 讓觀眾驚訝
9. Sell an Experience 行銷你的經驗
10. Make numbers and Statistics meaningful 讓數字跟統計變得有意義
11. Analogies help connect the dots for your audience 類推幫助觀眾連結你的各個論點
12. Make it Visual 視覺化你的論點
13. Paint a Simple Picture that doesn't overwhelm 讓演講形成簡單的圖片概念 不要累倒你的觀眾
14. Give them a Show 給觀眾一場表演
15. Identify your memorible moment and build up to it 找出(演講中)值得記憶的一刻 並好好發揮
16. Rehearse, rehearse, rehearse: Spend the time to rehearse 花時間演練
17. Give your audience an added bonus to walk away with 離開前給觀眾們一個額外的紅利(驚喜)

Steve Jobs的Keynote演說時間一般約90~120分鐘,和一部電影相當,但是你如果看到演說完畢後觀眾出場時的表情,你會發現Steve Jobs的演說,對觀眾內心的觸動能力,不下於一部好電影。對於研討會來說,這相當難得。一般講師大多沒有Steve Jobs的功力,演說內容單調得讓你分不清站在臺上的是講師,還是僵屍。我就曾在我的技術研討會上,看到許多人睡得不醒人事。

綜合過去觀賞Steve Jobs演講的印象,加上今年他在Macworld和WWDC的演講,我整理出系列文章,當作IT簡報的案例研究對象。

講臺與燈光
不管是Macworld或WWDC,舞臺的布置幾乎都一樣,相當簡單素雅。講臺相當長,中間有一個很大的螢幕,螢幕後方的布簾橫跨整個講臺。講臺不使用聚 光燈,因為聚光燈的「綜藝效果」太明顯,對講臺上的人來說也太刺眼,使用Ambient Light,光線比較柔和。燈光隨時視情況調整明暗與色調,最常用的顏色是藍色調,因為藍色具有專業與科技的感覺,偶而會使用暖色系的紅棕色。

通常講臺的一邊會放置講桌,可以讓講師放置筆記型電腦、筆記、礦泉水。由於Steve Jobs不會死板地站在講桌後面,所以你在Steve Jobs的講場上看不到講桌,而是一般高度的桌椅,上面擺設一部蘋果桌上型電腦和礦泉水。當需要操作電腦以展示軟體,或者需要喝水時,Steve Jobs會到此桌椅處,否則他通常站在講臺中央。

比較特別的是,桌椅位於講臺左側,且桌椅的角度安排,使得Steve Jobs背對舞臺螢幕的正中央(而不是面對舞臺螢幕的正中央),這是有目的的。這個角度,只要稍微側身向左就可以面對觀眾,且由於Steve Jobs是右撇子,使用右手操作電腦滑鼠,所以當他側身向左時不會被右手臂擋住。

出場前
在Steve Jobs出場前,可能會播放一小段趣味影片,當作暖身。這段影片完全符合Apple的企業文化,而且內容會和對手(微軟)有關。在WWDC’07中,就播 放了一段具有Apple風格的「Mac Guy和PC Guy」影片,能引發觀眾一陣陣笑聲,整個會場的氣氛也就活絡了起來。

說到影片,多年前我曾在Borland的產品發表會上,看過一段改編自星際大戰(Star Wars)的短片,其中的正義派人士都是Borland的高官,大反派黑武士由一個酷似Bill Gates的演員扮演,最後兩方拿著光劍展開廝殺,黑武士敗下陣來。現實世界中做不到的事,可以在影片中達成,聊以自慰。該影片的暖場效果之好,是我看過 最棒的一次。

Steve Jobs的暖場方式,和我們臺灣大老闆的暖場方式相差很多。臺灣大老闆的暖場方式,可能是找辣妹勁歌熱舞,或親自變裝登場,扮成當時流行的電影人物,或者找來名模跳貼身交際舞。

堂堂大老闆把自己搞成醜八怪或色老頭,形象都毀了,還自得其樂……學學人家Steve Jobs吧!

開場白
一般在主講人進場前,會有一個司儀,字正腔圓地說:「讓我們熱烈歡迎X公司Y職位的Z先生。」但是這種做法似乎太過死板,和Apple的形象不符,所以在 Steve Jobs的Keynote上,你不會聽到司儀的聲音,Steve Jobs不需要別人介紹,自己直接走上舞臺,這個時候,觀眾便很自然地鼓掌,全場歡聲雷動。

當然,Steve Jobs的臉孔無人不識,所以他可以不需要司儀的介紹。如果是其他比較小牌的人上場,其實最好還是在螢幕上顯示出主講者的公司、姓名、職稱,免得講完整場之後,還沒有人知道你是誰。(關於公司、姓名、職稱的呈現方式,下回會有建議。)

主講人進場後,通常會先歡迎大家蒞臨會場,畫面同時會切換成該會議的名稱,例如:「WWDC」或「Macworld」,可能沒有背景圖,或用研討會舉辦地 的知名地標當背景(例如:舊金山的金門大橋)。這部分,Steve Jobs通常只會以簡短的一兩句話帶過,沒有太多客套話,直接切入會議的主題。

展示大綱與否,有訣竅
許多主講人習慣在演說一開始,先列出Session內容的大綱。這是比較偏IT工程師的作法。Steve Jobs的Keynote因為偏向產品展示與作秀性質,所以他不會在演講一開始列出大綱,這讓觀眾不知道他下一步會說什麼、作什麼,使得整個 Session的進行,能讓觀眾驚喜連連。

要不要列演說大綱,端看你的演說內容而定。如果你的演講內容相當偏技術,那就採取IT書籍第一章的作法(列出全書各章內容概要),列出大綱;如果你的演說 內容技術性不高,那就學習Steve Jobs的Session、小說、電影的作法,一步步鋪陳內容,先不告訴觀眾你要說什麼,免得讀者一開始就知道劇情,破壞了觀賞的樂趣。

演說、簡報內容要「層次分明」
一場演說的內容,往往可以分成數個章,而每個章內可能又分成數個節。章與章之間的串連,以及節與節之間的次序安排,都要盡量流暢,或者至少做到不突兀。

Steve Jobs的Keynote演說,在章與節的次序安排上,煞費苦心,所以不會讓人覺得無聊。Steve Jobs擅長吊人胃口,而且會安排有趣的demo,讓整個演說過程像是一篇具有豐富標點符號的文章。

在章與節的次序安排上,Steve Jobs準備的簡報很少有條列式標題,一張簡報搭配一個主題,每一張簡報都簡單易讀。我認為他的演說具有括號的層次感,不會讓人忘了身在何處,這是因為 Steve Jobs不管是切換章或節時,都會使用「括號式流程」。我所說的「括號式流程」,就像是用左右括號把每個主題包圍起來,讓你很清楚地知道,現在進入什麼主 題(感覺像是一個左括號),以及現在此主題要結束了(感覺像是一個右括號)。

舉例來說,Steve Jobs的簡報在進入廣告影片展示的前後,都會出現一頁畫面,上面呈現大大的「Ad」字樣;Demo前後,畫面上則會出現「Demo」。廣告和Demo是 屬於前後一樣的括號;另外一種則是前後不一樣的括號,例如,在解說某產品或某特色之前,會用一頁畫面展示該產品或特色的摘要,此畫面不僅可當右括號,也具 有「重點整理」的效果。

不斷練習+臨場應變能力=完美演說
Steve Jobs準備一場演講,通常需要排練4個小時,但是,為了避免講者臨時忘了內容要講些什麼,當然要編排劇本。在舞臺和第一排觀眾之間,還是有放置螢幕,以 為重點提詞之用。螢幕的高度當然不可以影響到觀眾的視野。為了避免眼睛一直瞄向某個位置的螢幕,Steve Jobs準備了至少3個螢幕。而且由於螢幕接近第一排觀眾的位置,所以看螢幕時,觀眾會覺得他是在看觀眾。

演講進行時,一切不見得都會照劇本進行,意外總是有可能會發生,這時候臨場反應就很重要。可能發生的意外包括電腦當機、摔下舞臺(像林子祥和陳奕迅那 樣)。在Macworld 2007時,Steve Jobs手上的遙控器忽然不管用了,Steve Jobs不會站在原地空等問題排除,他會向觀眾聊聊他過去的趣事,讓工程師可以利用這個空檔排除問題,這個意外沒有造成這場表演的扣分,反倒有加分效果。

穿著以簡單為主,語調、肢體語言才是重點
Steve Jobs的穿著相當固定,都是中腰中直筒藍色牛仔褲,深色上衣,腳踩休閒運動鞋。Steve Jobs可以有他自己的穿衣風格,但一般來說,講師還是穿襯衫會比較適當,只要掌握簡單整齊的原則,就不會出錯。

Steve Jobs使用隱形麥克風,不需手持麥克風,而且在他右手掌心的遙控器相當輕巧,所以雙手可以盡情地做出肢體語言,當他說:「I apologize」時拱手做揖;兩隻手做出雙引號的手勢表示「所謂的」;類似吹口哨的聲音表示「鬆一口氣」;雙手合十表示「感謝」……。他的肢體語言不 會讓人覺得僵硬,也不會讓人覺得是廢話。什麼是「廢話肢體語言」?舉例來說,有些人提到「一張紙」或「一張表格」時,會用雙手食指畫出方形,這就是廢話肢 體語言。

在語調、速度上,Steve Jobs講話清晰易懂,並不會因為情緒的起伏而失控越講越快。這一點並不容易做到,反觀微軟CEO Steve Ballmer在興奮時講話速度就會變得很快。

另外,Steve Jobs講話時使用的詞彙年輕而口語化,例如,他經常用super取代very,當作修飾形容詞的副詞。在介紹自家產品時,則會用許多形容詞──「這是我 們生產最好的音樂播放器」、「高貴的顏色」、「典雅的螢幕」、「令人嘆為觀止的畫質」、「它的外觀真是難以致信」……。這樣的表達方式,只要不要太過於誇 大,就可以為演說加分,連帶感染全場情緒。

一張簡報、一個重點
Steve Jobs的簡報畫面,不使用底圖,以免畫面雜亂;不使用單色背景,以免單調;不使用高亮度的背景,以免刺眼。他的簡報使用深色漸層的背景,上深下淺,前景則使用高亮度的顏色。除非你對配色有特別的把握,否則「背景深色、前景亮色」是最保險的作法。

Steve Jobs的簡報頁面設計有三大原則:

一、簡單高雅,重點清楚
為了要讓簡報簡單、清楚,Steve Jobs在簡報中大量使用icon(包括公司、產品、特色、人物,都可以icon化),完全不用Bullet Point(Bullet Point的呈現方式雖然清晰,但容易讓人覺得枯燥)。而且每一張簡報都相當乾淨,和臺灣充滿跑馬燈、分割畫面的電視新聞比起來,簡直是天堂與地獄之別。

在少數需要用到子母畫面的時候,Steve Jobs會將主畫面放在正中央,子畫面則固定在右上角。由於子母畫面會讓人分心,所以建議盡量少用,當觀眾已經意會到子畫面的作用之後,就可以移除子畫面。

在統計圖表的使用上,Steve Jobs則只使用柱狀圖和圓餅圖,完全不使用其他複雜的圖表。

二、用「兩行式重點敘述」集中觀眾的目光
Steve Jobs簡報的另一個特色是大量使用「兩行式重點敘述」,這種方式類似新聞的主標題以及副標題,在第一行放一個數字或字句,並用較大的字體標示出該字句是 重點所在,第二行則以較小字體補充說明第一行字句的功能、意義、特色,這樣能讓字句之間出現層次感,使觀眾的視覺焦點集中在第一行。例如,「2.0 B/songs purchased and download」以及「> 50 %/ New to Mac in all US. Channels」,其中「2.0 B」和「> 50 %」是主標題,位於第一行,而「songs purchased and download」和「New to Mac in all US. Channels」是副標題,用1/5~1/10的字體,位於第二行。這種方式也被用來展示「同位格」或「單位」。

另外,Steve Jobs的兩行式重點敘述還有以下變化,在遇到第一行的重點有多個特色需要說明時,第二行的文字可以隨著演講內容而變動(而第一行固定不變),如果有相關icon,也會跟兩行式重點放在一起作搭配。

三、每張簡報壽命不超過10秒
Steve Jobs的簡報畫面簡潔,容納的資訊不多,所以重點可以被凸顯出來,而且簡報停留時間不長,很少會超過10秒,就算畫面沒有整個切換,至少在5秒內畫面幾 乎都會有局部性變化。反觀一般的演討會,一張簡報往往填滿多層次的bullet point,一張畫面就可以讓講師講解5分鐘,而節省簡報張數的下場,反讓觀眾看不到簡報的重點所在,而且相當枯燥死板。

補充:揚善之餘,別忘隱惡
上回有提過,為了要稱讚自家的產品,多準備一些讚美的詞彙準沒錯。不過,要揚善,也要會藏拙,在此補充一下,Steve Jobs也是這方面的箇中老手。我分析出他藏拙的方式如下:

一、絕口不提缺點:Steve Jobs可以自傲地說出「iPhone軟體設計比別人領先5年」,卻對電信網路比別人落後3年的事實絕口不提。他也不會主動告訴你,由於你買iPhone 後被綁了2年合約,所以你未來2年必須為它花掉一大筆錢。對於EA的遊戲要支援Mac OS X大書特書,卻沒提到EA的遊戲是透過Cider來執行,效率會比較差,而且EA的遊戲不是universal程式,當然不支援Power PC的Mac OS X。

另外,Steve Jobs會告訴你,使用Rosetta在Intel版的Mac上執行PowerPC版的Mac應用程式,「效率很好」。對於iPhone可以讓開發者開發 Ajax的應用他也讚不絕口,說「是了不起的創新開發方式」,卻不提這種方式開發出來的應用功能相當有限,我們真正需要的是iPhone版本的Cocoa 和Carbon API,讓我們可以開發native的應用。

二、轉移焦點到優點:對於產品、應用的優點部分,Steve Jobs會大肆宣揚,甚至當場「跑實驗」讓大家看,取得大家的信服。例如,Steve Jobs認為Safari的效率比IE好太多,所以他便當場跑實驗程式,讓大家都對實驗結果印象深刻。

Steve Jobs近來幾場Keynote演說,一開始都會花幾分鐘的時間,回顧過去某個時間點所提出的願景,告訴大家Apple已經完全達到了這個目標,甚至提前 達成,並說明公司業務和技術蒸蒸日上;另外也會順便進行消毒,對市場上的耳語闢謠,搭配一些關鍵數據,來提振士氣。這幾年蘋果業務剛好蒸蒸日上,所以他喜 歡展示成績單,不過,如果成績單不好,他肯定不會向大家報告,免得自討苦吃。

Steve Jobs常常會間接地表達一件事,而不是直接講出來,讓觀眾自行體會更是別有一番樂趣。


如果觀眾的迴響不熱烈,就不是一個成功的演講。掌握時機,讓觀眾有回應很重要,「笑聲」和「掌聲」是最直接的回應,也是對演講者最好的心理鼓舞。

Steve Jobs是這方面的高手,下面列出許多在他keynote中常見的作法。

賣關子:Steve Jobs常常會間接地表達一件事,而不是直接講出來,讓觀眾自行體會更是別有一番樂趣。例如:他會先說,我們有3個掌上型裝置,分別是iPod、手機、 Internet裝置,然後螢幕快速切換這3個icon,讓大家體會到,原來這不是3個獨立的產品,而是融合到一個產品中。這個時候,已經了解怎麼一回事 的觀眾會先歡呼出來,感染其他人的情緒,接著大家都體會到原來如此。情緒的轉折對心情的衝擊,會比直接的情緒,具有更大更久的效果。

善用雙關語:Steve Job也會事先編寫一些雙關語臺詞,例如:他在畫面上顯示出iTunes已經取代某公司,成為第五大音樂銷售通路,畫面上出現第四個通路是「Target 公司」,Steve Jobs於是說道,「you can guess who our next“target”might be?」。當然又是引發大家會心一笑。

自愚娛人:開自己的玩笑是最無傷大雅的。Steve Jobs很會開自己公司的玩笑,例如,畫面上展示出很離譜的iPhone設計(具有老式電話的撥號轉盤)、現場錄製一段Apple的八卦消息放到Podcast。這些都讓觀眾笑得樂不可支。

開個小玩笑:Steve Jobs偶而也會有惡作劇之舉,例如,在展示iPhone的Google搜尋和打電話功能可以一氣呵成時,他打了通電話到Starbucks,告訴對方 「外送4,000杯latte!」,接著卻說「打錯了!」當然,他一定有先和Starbucks知會過這件事,以降低不可預期的意外。

Steve Jobs也會利用對手製造的荒謬笑點來反將對方一軍。外界流傳微軟高官Jim Allchin曾寫信給蓋茲,發表對微軟作業系統的不滿,Steve Jobs在某次演說中就拿Allchin在信中的言論來說嘴:「如果我不是在微軟上班的話,我今天就會去買一部Mac……(I would buy a Mac today if I was not working at Microsoft……)」,並戲稱,他要請西雅圖(微軟總部所在地)的同仁好好注意這件事。

同樣的笑點,只要先弱後強的層次搭配得當,就可以運用不只一次。例如,在展示「iChat可以將別人的臉套上自己的嘴巴」功能時,Steve Jobs先借用美國首任總統George Washington的臉,換上聊天者自己的嘴巴。這種作法引發第一次哄堂大笑,接著當他把臉換成微軟CEO Steve Ballmer,然後說出「I Love My Mac」時,再次引發笑聲,這次笑果就更強烈。盡管這樣的作法很容易成功,但是我建議最多以兩次為限。

不過,在諷刺對手時,必須是為了介紹自己的產品而諷刺,而不是只作人身攻擊,否則就會顯得刻薄。有一個很經典的例子,Steve Jobs在介紹產品時曾宣稱,「我們的MacOS X 『Basic版』129元,……『Premium版』129元,……『Business版』129元,……『Enterprise版』129 元,……Ultimate版也是129元,Ultimate版具有全部的功能,我們相信大部分的顧客會買Ultimate版。」他這麼說等於間接表達出, 蘋果的產品只有一個版本,只要129元,功能全部都有;但是微軟的產品分成這麼多版本,只要多一點功能就要跟你多收一筆錢。

我自己也曾在Java研討會上諷刺微軟。當時我的講題是「Java新版本的新特色」。其中講解到「支援全螢幕」時,我展示出我用Java寫的全螢幕程式「Windows藍色當機畫面」。大家一開始以為我的電腦真的當機了,後來事實揭曉時,一陣哄堂大笑。

上面談的都是歡樂的情緒,偶而必須添加一些其他的氣氛轉折。Steve Jobs有時候會營造感性時刻。例如,展示出他年輕時和Steve Wozinak一同創立蘋果時的照片,帶領大家回到過去,然後再告訴大家「我們做到了!」;有時候會邀請開發產品的幕後功臣,站起來接受群眾的掌聲。

現場操作展示
操作展示也可以設計得相當有趣,Steve Jobs的Demo中,常常隱藏著許多笑點。如果要展示影片,他會準備一些有趣的片段,例如:電影《School of Rock》(搖滾教室)中,Jack Black在彈吉他時,瘋狂擺動身體的搞笑片段,或者挑選Disney的影片,為自家電影打廣告(Steve Jobs是Disney的董事)。

有時候,操作展示需要有人配合,例如iChat的視訊聊天、iPhone的三方通話。這個時候,選擇正確的人就很重要。Steve Job每次都是挑選資深VP Phil Schiller(蘋果全球產品行銷資深副總裁),因為Phil渾身充滿喜感,真的很會搞笑。


看電影時,我們最期待影片的結局。看Steve Jobs的Keynote演講也是如此,因為Steve Jobs深諳「Save the best for last」之道。


邀請貴賓到場為演說增光
為了表示Apple和業界標竿型的公司緊密合作,Steve Jobs在簡報時,會邀請一些CEO、CTO、創辦人等級的重量級來賓上場致詞,例如:雅虎的楊致遠、英特爾CEO Paul Otellini,讓整場演說有加分效果。

來賓出場時,簡報畫面會使用「三行式介紹法」:第一行公司商標、第二行來賓名稱、第三行來賓職稱。來賓的到場屬於點綴性質,不能喧賓奪主,每位來賓的演說 大約只有兩三分鐘,幾乎所有人都可以不用帶講稿,直接登場。看了這麼多場Steve Jobs的Keynote演講,唯一帶講稿的例外是Cingular的CEO Stan Sigman,他不但帶講稿上場,還照著稿子念了6分鐘,講一些官腔官調的空洞話語,整個場子明顯地變冷,反而成為該場演說的小小敗筆。

壓軸好戲總在後頭
看電影時,我們最期待影片的結局。看Steve Jobs的Keynote演講也是如此,因為Steve Jobs深諳「Save the best for last」之道。觀眾和媒體也早就知道他的風格,所以都會待到演說最後,不會提前離席,免得錯過好戲。

如何讓觀眾知道壓軸大戲要開始了呢?當Steve Jobs用不經意的口吻說出:「對了,還有一件事(One more thing)……」,觀眾就會開始興奮叫喊,這「一件事」,可能是某個產品尚未公開的神奇功能或是邀請歌手現場演唱。這真是詭異,大家還不知道這件事是什 麼事,就可以興奮成這樣。光是這一點,就讓我們這些沒有魅力的講師感到佩服不已。

演唱會與散場
Macworld是大眾性質的會議,其中Apple TV和iTunes娛樂事業可說是整場會議的重頭戲,所以在演說最後找來歌手做現場演唱,可以說是相得益彰。Steve Jobs將演唱會安排在整個Keynote的最後,歌手平均會唱兩三首歌;至於WWDC,因為屬於開發者研討會,兩者性質不同,所以不會安排演唱會。

沿襲Apple的行事風格,能夠來Macworld演出的歌手必須夠大牌、有質感。

Macworld不只一次找來John Mayer登臺演出,John Mayer不僅是葛萊美獎(Grammy Award)的常客、也是目前當紅的創作型歌手,他的曲風是抒情民謠,所以找他來演唱相當適合。

在壓軸大戲與演唱會之後,整場Keynote就算正式落幕。當Steve Jobs宣布會議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蒞臨時,觀眾席會開始響起一陣很長的掌聲,之後才陸續散場。由於到場人數多達數千人,所以散場需要一些時間。這個時 候,畫面上會顯示蘋果標誌,並播放一段爵士樂。

親自體驗Steve Jobs
Steve Jobs每一次的Keynote演出,都是一場精心設計的秀,牽涉到燈光、劇本編寫、美術設計、演員等元素,全都是一時之選。

一般電影在劇終之後,會以跑馬燈方式顯示一長串的工作人員名單,相信Steve Jobs的 Keynote幕後工作人員名單,應該跟電影的工作人員規模有得比。

好的劇本和演員,可以補強內容的不足,這一次的WWDC 07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今年WWDC除了Desktop是先前沒有宣布過的技術,以及開放iPhone可以設計Ajax程式之外,其餘講題都是之前展示過 的內容,沒有特別令人驚豔之處。盡管如此,Steve Jobs在這場WWDC的Keynote表演,還是博得滿堂彩。

Steve Jobs已經五十幾歲了,為何不找個年輕帥哥來做這場表演,非得由他親自登場?事實上,Steve Jobs本身就是蘋果文化的活icon,由他來表演,效果會最好。如果哪天他不親自登場做Keynote表演,我可以保證隔天Apple的股價會下跌。 Apple和Steve Jobs的連結程度,就是這麼地深。

我相信,在你看過Steve Jobs的Keynote演講之後,你就會明白,為何10年前被前執行長John Sculley攆走之後,Steve Jobs能夠再度被請回Apple,把當時日漸式微、快要變成Applet(小蘋果)的Apple公司,變成Big Apple(大蘋果)。有明星魅力且擅長作秀的企業領導人並不多,我認為Steve Jobs和HP的前CEO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或許我們能從Steve Jobs的簡報中學到許多技巧,可以因此改進自己在講臺上的演出,但是我們無法像他表演得如此出色,或許我們所缺少的,是他的Star Quality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