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有一個大趨勢,就是年輕人多對電腦少見人,多聽音樂少說話,多玩電腦遊戲少運動,多玩樂享受 卻少發問少思考。如此趨勢下,年輕一族都會出現一個情況,就是人際溝通能力不強,專注力薄弱,欠缺主動性與 耐性,而且習慣感官上的刺激多於理性及靈性上的內心思考,這便是今時今日香港普遍年輕人對待人生的模式。
而且,我們也會發現如今的年輕一代,似乎喜歡等待別人的協助與幫忙,在家等待雙親幫忙,在校等待師長引導,在社會則等待政府去安排,反而不 懂得「自求多福」與「幹實事」的道理,不知是否傳統教育制度遺留下來的惡果,抑或是自幼便活於「溫室」中長大,即使眼前環境或所面對的未如理想,也只有不 停在埋怨,有問題不懂自己尋找答案,更不會想想自己可以做些甚麼,去改變眼前的困局。造就出這樣的孩子,大概為人父母的都無法逃避這個責任,歸根究柢其實 與我們作父母的一輩以及社會的轉變有莫大關係。 香港社會經濟與發展已成熟穩定,縱然貧富懸殊問題仍日益加劇,但本港的人均收入還是較往昔為高,富裕家庭亦相對增加;因此,年輕人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總能得到父母的呵護照顧,先別說到有富豪父母庇蔭那麼誇張,單是「有瓦遮頭」,衣食無憂的經已不少。 這些青年既然毋須為口奔馳,生活自然「有得揀」,大可選擇做個短暫的量地官「休養生息」一番,又可當個長年隱居的「宅男」、「宅女」,終日活在虛擬世界中與遊戲角色談戀愛,更甚者可以長期領取綜援福利,全職做個「大食懶」,享受人生! 要駕馭這群年輕人,作為中層管理者就要先了解他們的特性,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想,然後再針對性地改變他們的意念,首要當然是先協助他們改善最普遍又最 重要的人際溝通方法,以及做人處世的態度,協助他們步入這個社會,更要讓他們尋找到自求多福的力量,由他們自己創造自己的人生。 每日金句:早醒三朝成一日。
黃毅力
===========
前幾日難得返工時已經在派都市日報而睇到呢一份文章。
「....我們也會發現如今的年輕一代,似乎喜歡等待別人的協助與幫忙,在家等待雙親幫忙,在校等待師長引導,在社會則等待政府去安排,反而不 懂得「自求多福」與「幹實事」的道理,不知是否傳統教育制度遺留下來的惡果,抑或是自幼便活於「溫室」中長大,即使眼前環境或所面對的未如理想,也只有不 停在埋怨,有問題不懂自己尋找答案,更不會想想自己可以做些甚麼,去改變眼前的困局。...」
根本就是寫照~
是自己已經不再是年輕的一代,還是我自己根本未有覺察自己也是其中一份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