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心理分析療法

心理分析療法(Psychoanalysis therapy)又叫精神分析療法、分析性心理治療,是心理治療中最主要的一種治療方法。

精神分析的啟蒙者是催眠術的先驅者麥斯麥,在此基礎上弗洛伊德創立並發展和完善了精神分析學說。

其基本理論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動可分為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

潛意識深藏於意識之後,是人類行為背後的內驅力。弗洛伊德把它形容成浮在海里而沉入海水中的冰山的主體部分,雖然我們意識不到潛意識的內容,但我們大多數的動機是潛意識的。潛意識的動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我們各方面的行為,人的重要行為表現是源於人們自己意識不到的動機和內心衝突。

精神分析學說以潛意識的理論為基點,所要探討的“是一個人為什麼是他那個樣了”的真正原因,它設法將潛意識的東西進入意識中來(如採用自由聯想法),然後通過自我認識,以擺脫心理問題和不良情緒。精神分析的目的和價值在於它能夠挖掘出深藏在幣饈噸械母髦止叵?/span>(尤其是童年的精神創傷和痛苦經歷),使之被召回到意識中來。患者藉助於醫生的分析、解釋,理解這些關係,徹底頓悟和認識自己;醫生再加以疏導,使患者宣洩並消除深藏在潛意識中童年的精神創傷、心理矛盾和痛苦體驗,最後矯治不良行為,達到治療目的。精神分析的奠基不是出於無意識的心理過程,其中包括了諸如抗拒、壓抑、性慾、攻擊、戀親情緒等諸多無意識的心理反應。探討病人的深層心理,識別潛意識的慾望和動機,解釋病理與症狀的心理意義,協助病人對本我的剖析,解除自我的過分防禦,調節超我的適當管制,善用病人與治療者的移情關係,來改善病人的人際關係,調整心理結構,消除內心癥結,促進人格的成熟,提高適應能力。

弗洛伊德的弟子E·E·瓊斯後來把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原則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

  1.心理決定論原則:心理過程不是偶然發生的,某些偶發事件看似無因可查,卻實則有其行為意義。弗洛伊德一次“不小心”摔奇了書桌上的墨水瓶,但他認為這是事出有因的。事實上這種“失誤”如口誤、筆誤、失手等,在人們身上是常有發生的。經他仔細一想,不久前妹妹來參觀書房,對其藏書之豐富,古推之別緻和佈設之優美大加讚賞,但見到書桌上那舊而難看的墨水瓶時便說:“它與整個書房太不相配了。”弗洛伊德還辯解說:“只要能用,不在乎好。”那麼這次的“不小心”實際便是潛意識中接受了妹妹的意見,並以“失手”作為開脫。引起摔奇墨水瓶行為原因的時間歷程並不長,但它是被決定了的。成年期甚至老年期出現的許多重大的心理或生理問題,都可能源於兒童期的人格發展障礙,這便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演說的理論支撐點。羅恩·哈伯德更認為諸多重大事件的發生都是源於未出生前的胎儿期,他倡導“回思術”,讓病人逆轉時間“回到童年”,甚至“回到子宮”,以求明當前行為最早期的決定因素。榮格在很多方面更改了老師弗洛伊德的理論,但在這方面可說有了進一步的發揮。他認為個體有許多集體無意識的原型,這是世代祖先經驗的積累。這樣一來,便把當前行為決定因素的時間歷程拉得更遙遠了。

  2.情感過程的自主性原則:情感過程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它可以脫離原情並移置到其它方面。在心理治療過程中,由於施治者設身處地理解求治者的內心,求治者便可能對施治者產生強烈的、毫無根據的、不受意識支配的情感移置,而把施治者當作與其原情有關的人。因此,施治者可以了解到求治者的情感生活的重要線索,並引導求治者了解自己的無意識,從而達到心理健康。

3.心理過程的動力性原則:心理過程是有動力的,並且具有釋放與之相關的能源的趨勢。所以,無意識的種種衝動都在尋求發洩的窗口。這種無意識衝動往往又以不同方式發洩出來,如:直接發洩——不受任何干擾或改變,無意識的“骯髒洪水”直瀉於社會,因此觸犯法律或道德,成為“有罪之人”;擇機發洩——顧及到法律的禁令和道德的戒條,在適當的時間、地點並有適當的對象時才發洩,由此便成為“凡夫俗子”;不敢發洩——內心壓抑太多,動機衝突又強,便可能成為“精神病人”;昇華——把無意識的衝動當做人生前進的動力,迎合社會的法律與道德來改變原衝動的形式,或改造社會的法律與道德使之更符合人之本性,於是便成為“偉岸丈夫”。
  4.心理壓抑的作用:法律、道德、習俗等“看門人”隨時監視著無意識的衝動,個體心理存在壓抑是社會文明的表現。其原則與動力性原則是相對應的。

  5.精神衝突的存在:無意識的衝動和心理壓抑的相撞,便導致精神衝突。相撞不斷,則衝突不止。

  6.兒童心理的意義:成人期的願望和重要事件尋根究底都與兒童期的心理願望有直接關係,因此必須重視對兒童期心理的研究。心理學角度來看,兒童期心理髮展的全過程便是人生的縮影。

  7.兒童心理的性慾:個體的發展從初生嬰兒的口腔期到肛門期、性器期、潛乃至少年的兩性交往期都是以性慾為主要發展動力的。結合上述原則,性慾也便貫串於人生各階段且起著重大的作用。弗洛伊德的理論因此也有人視之為“性泛論”。

由上述觀點可看出,弗洛伊德認為心理障礙者的症狀和病理表現便是這眾多原因的複合物,其組成的基本因素則是各種動機和本能的衝動。將病人對此毫無所知的心理因素召回到意識中來,通過多次的揭示和解釋,修通心理障礙者或精神病人的心理紊亂,讓其了解無意識的偽裝和真實涵義,擴展意識生活的內容,這便是心理分析療法的治療目的。

有鑑於此,精神分析療法最經典的技術便有自由聯想法、移情分析法、夢境分析等。以後無論榮格的心理分析法、阿德勒的心理分析法、約翰·羅森的直接分析法和哈伯德的戴尼提回思術,還是認知主義和人本主義的某些療法等,凡與動力心理學基本觀點有關的心理治療方法,均與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和心理分析療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催眠與暗示現象,自古以來就為人們所熟悉,並在醫療中得到廣泛應用。但真正嘗試對催眠現像作出科學解釋的人,至到19世紀上半葉才出現,他便是英國的外科醫生布萊德。

布萊德在其《神經催眠學》一書中認為,催眠現像是一種特殊的類睡眠狀態。由於被催眠者眼睛的凝視或思想觀念上的凝注時間太長,即可進入催眠狀態,這是一種生理上的原因,並無任何神秘的超自然力量。而催眠的要素便是暗示。

以後許多心理醫生、生物學家和教育家都對此產生了興趣,並提出了種種理論,催眠術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運用。若不是藥物麻醉的方法傳入歐洲,催眠術的研究者極有可能把它發展得更完備。但是,催眠術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因其見效快、費時較短、所需條件簡單,因此不少心理醫生仍然樂於使用。對採用心理分析療法的醫生來說尤其如此。

暗示是個體所固有的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它不只是催眠的要素,也同樣是心理治療特別心理分析治療的重要因素。

暗示可分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 “他人暗示”是指被暗示者從別人那裡接受某種觀念,使這種觀念在其意識中和無意識中發生作用,並使它實現於動作或行為之中,更典型者還可能引起生理上的變化。據說某權威催眠師曾站在受試者後,把一滴涼水滴在其皮膚上,當水滴即將接觸皮膚之際,催眠師大吼一聲“燙水”,受試者的皮膚馬上隆起了一個水泡。

在實際生活中,也有被醫生誤診為絕症而使身體一落千丈的事例。 “自我暗示”是源於自己,一般他人暗示能起作用也是因有自我暗示的加強所致。如“醫生說我患有絕症”(他人暗示),“我患有絕症,難怪身體愈來愈糟”(自我暗示),如此循環,暗示的作用便加強了。據說某人看到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模樣後,便常想: “這釘子穿過手心可不是滋味”,這種觀念在心頭縈繞不散,後來手心果真紅腫潰爛了,這也是暗示作用而引發的不良後果。

  暗示與說服不同。說服是作用於人的理智方面,從大腦的“正門”進入, “看門人”常常會加以批判後再接受;暗示則是作用於人的情緒或意志方面,從人腦的“後門”進入,它避開了“看門人”的檢驗。但是說服儘管時常有可能受到意識的抵觸,但經過一定的時間以後,在某種場合下,它又可能起著類似暗示的作用。正如電視廣告一樣,觀看時不以為然,甚至反感,但當有一天正好需要購求某商品時,頭腦中又忙於搜索曾經看過的廣告,廣告的暗示作用便出現了。所以催眠雖不為所有的心理醫生採用,但暗示卻是任何心理醫生都採用的方法,只是程度上不同而已。正如弗洛伊德在著作《精神分析引論》中所說:“催眠的暗示和精神分析的暗示有下述的區別:催眠術的療法想要將心中隱事加以粉飾,而分析法則在暴露隱事而加以消除。前者在求姑息,後者在求徹底。前者用暗示來抵抗症候,它只增加壓抑作用的勢力,求病源之所在;引用暗示,以改變這些矛盾的後果。”也正因為如此,弗洛伊德在認真鑽研和使用了一段時間的催眠術後又放棄了它。引發矛盾、暴露矛盾、挖掘被遺忘的記憶、增加克服抗力的本領,這便是心理分析法中對暗示的應用,它既不同於催眠暗示那樣隱晦,也不同於認知領悟暗示那樣明了。所以弗洛伊德稱它是一種“有教育意味的暗示”。

有了上述闡述,我們對催眠特別是暗示在心理分析療法中的作用便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將結合案例對幾種具體方法進行介紹。

  1.自由聯想法:即是由施治者誘使病人講出頭腦中的一切事情,不管這些想法與主題是否有關、多麼零亂、不合邏輯和羞於啟口,都得引導其講出來,從而便從求治者所述詞句、事件和想像中,推論其間的聯繫,把壓抑的動機召回到意識中來。

一求治者曾在弗洛伊德的引導下述說了許多有關自己的生活瑣屑,弗洛伊德從中註意到了兩個細節:一是說他喜歡眺望遠處的煙囪,每當看到那高聳的煙囪飄出濃濃的或淡淡的煙霧,特別是晨曦或夕陽作為背景時,便感到十分爽意。二是求治者講敘了有關自己的一個笑話:一日大雪封山,我與幾個看山人被困在山中小屋裡,唯一可做的便是圍著火爐閒談消遣。當火越燒越旺,室內溫度不斷升高,有人感到熱不可耐,便要我回頭看看牆上掛的溫度糀e。我回頭一看驚呼道:“難怪這麼熱,已近攝氏90度了。”眾人“轟”的一聲笑起來,原來我把華氏度說成了攝氏度。於此,弗洛伊德把幾點聯繫起來:煙、火、日出、日落、口誤溫度都與溫度有關,而且是“高溫”,煙囪更是陽具的象徵。他便斷言此人有嚴重的手淫習慣。那人聞言,臉脖子紅了。那種被壓抑的、羞於啟齒的動機被召回到意識中來,再施予弗洛伊德的“再教育”,治療的關鍵段落便告完成。

由於自由聯想的方法要求治者毫不保留地說出自己想到的任何事情,而求治者又可能經常受到一些障礙,即“阻抗”,施治者就得設法穿過阻抗區,將無意識召回到意識中來。

在這一過程中,對移情反應的分析又成為關鍵。在移情中,求治者根據過去積累的信仰體系和態度,對施治者產生一種強烈的、無現實根據的情感或期望,並將其視為自己的配偶、父母或仇人等。施治者在對求治者進行治療時,便應假定自己將在訓練治療中製定出的問題,此即“反移情”。這既有利於使求治者的自由聯想穿過阻抗區,又有利於通過移情分析真正了解求治者情感生活的重要線索,還可將求治者產生的新依賴有所預防。

  2.夢境分析法。周公釋夢預知凶吉,黃帝釋夢推斷病疾,那麼心理分析療法的釋夢又能告訴我們什麼呢?

  夢能預報疾病似乎已為人接受。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便詳細論述過夢的機理,並記述了不少夢境預報疾病的經驗。阿沙托克在對4000份夢例進行分析統糀e後指出:多數夢可以預告疾病及某些特有的生理狀態。夢境能否預報凶吉大有疑問,但是我們並不否認“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之說。那麼,夢境也便可能是白天心理活動的繼續,由此揣測人的所思、所憂、所欲、所懼,也就未必全無根據了。

弗洛伊德認為,夢並不一定表明未來怎樣,但它可能說明以前如何。他認為夢是人的願望的滿足。這種滿足的方式可能有三種情形:一是願望的直接滿足。如夢見吃東西,剛出一個館子,又進另一個館子,見到什麼都想吃。這極可能是因為當時你腹內空空,的確需要進食。二是願望的反向滿足。如夢見得到了一筆獎金,欣喜若狂。那麼事實可能是近日單位評先進,你極想得到卻無你的份,也即中國人說的“夢反”。三是願望的象徵滿足。如某男士接連兩晚做了同一個夢,夢見自己騎馬,每次跨上去,便被馬摔下來,總想馴服它,卻終究馴服不了。心理醫生說:“你是否最近在追求一個女孩,但常遭冷遇?”這先生不由得十分佩服。

常說夢是無意識得以發洩的最佳場所,所以有人說:“若以夢中的行為作出判罪的依據,那麼人人都是罪犯。”這類似的看法其實柏拉圖在其名著《理想國》中就有闡釋。他認為在夢中“……人們會犯下各式各樣的一切愚行與罪惡——甚至亂倫或任何不合自然原則的結合,或殺父,或吃禁止食用的食物等罪惡也不除外—— ,這些罪惡,在人有羞恥心及理性的伴同下,是不會去犯的。”所以,弗洛姆在其著作《夢的精神分析》中說:“柏拉圖與弗洛伊德一樣,把夢當作我們內心無理性野獸天性的表現。”但是,弗洛伊德又認為,人們在夢中也不是完全肆無忌憚的,由於“檢查官”或“看門人”的作用,夢境常得經由化裝後才能像徵性地呈現出來。所以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論》中說:“夢的表面意義無論是合理的或荒謬的、明了的或含糊的,我們都不會理會,這決不是我們所要尋求的潛意識思想。 ”

同樣的夢境可能因夢境分析者對其顯意、隱意及象徵意義有不同的理解,其解釋的結果也就可能迥然不同,甚至大相徑庭。所以心理醫生在為被分析者釋夢之前都必須對其生活環境、生活習慣、心理狀況有個大致了解。對不熟悉的被分析者可通過交談或自由聯想而掌握線索。在韓文領等編著的《怎樣解夢》一書中,把科學解夢概括為:“解夢者可根據析夢的需要,詢問這類夢境的出現是經常的或偶然的,做夢者的體會是什麼,做夢者平時對夢是否有興趣,做夢者生活的順遞,再結合做夢者的性別、年齡、素質強弱、性格、職業、服裝、音容笑貌、近時生活狀況等方面綜合分析,得出結論。”與其說釋夢是一門科學,還不如說釋夢是一門藝術。正如弗洛姆在《夢的精神分析》中說的,“它正如其它任何藝術一樣,需要知識、才能、實際操作與耐心”。

  3.直接分析療法:即由羅森首創,是一種現代心理動力學療法,施治者不是去等待求治者產生頓隔,而是提出自己的解釋並且向其直接陳述這些解釋。施治者採用通俗的語言,讓求治者產生一種看得見或通過視覺能增強的思想,以切斷求治者的習慣和避免對基本關注的防御之間的聯繫。這種方法常用於治療精神分裂和妄想型精神分裂證。但對那些思維混亂和退縮型病人或心理障礙者也很適用。

直接分析療法不像傳統的心理分析療法那樣通過漫無邊際的自由聯想或對夢境和過失作一番分析再去接觸“原始衝突”,然後剝去其偽裝,化潛意識為顯意識,待求治者產生頓悟後方施予“再教育”。它也不像認知療法那樣把一般的情緒都看成是由認知發動和維持,以為把歪曲的認知予以矯正便可使紊亂的情緒條理化,行為便有良好的適應。但直接分析療法又與上述兩種治療方法有相似之處。在形式上,它更像認知療法中合理情緒法和領悟療法,即都是向被分析者直接進行陳述和解釋;在理論上,這又與傳統的分析療法一樣,把求治者的原衝突區域的解釋常常集中於性慾。

  

  適應症

癔病、心理創傷、性心理障礙、人際關係障礙、焦慮症、抑鬱性神經症、強迫症、恐怖症、抑鬱症、適應障礙。

  

  精神分析療法。這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心理治療。治療者相信讓病人盡情吐露內心的矛盾,尤其是一些難言的隱私,達到精神發洩,則能夠治愈或減輕精神症狀。他們採用自由聯想的方法,鼓勵病人用語言來表達深埋於潛意識中的思想或情感。在談話過程中不加任何限制,不管所講出的內容是否合乎邏輯,甚至帶有淫穢的詞句,但經過治療者的分析和聯繫,從而推論出病人在潛意識中存在的矛盾或內心衝突。治療者對病人談話的解釋,或指出其所述的內容有什麼心理動力學的涵義,其目的就是讓病人領悟,進而克服自己的防禦反應,並建立起新的行為。有關夢境的解釋,也是精神分析療法的一個重要手段。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通過自由聯想未能呈現出明顯的潛意識內容,可以從其它側面探求解釋。夢境是人的希望和慾望的表現象徵,可以由此了解潛隱的夢意。精神分析療法的其它兩個重要方面是阻抗和移情。阻抗是病人自覺或不自覺地迴避那些輕浮小事或敏感的話題。移情是病人將治療者當作自己的配偶,父母或其他重要人物來對待的情景。若能深入分析阻抗或移情的情感,治療者就可獲得病人生活中至關重要事件的線索,從而易於治療。在此應該指出,移情不是對治療者“產生愛情”,也不是有其它什麼意圖,這是治療中的一個基本部分。

精神分析治療是讓病人了解自己的意識和潛意識過程,即將原經受到壓抑的全部需要、慾望、經歷等都召回到意識中來,病人的行為不再被隱藏很深的動機所左右,或為積累已久的個人自我防御所困擾,此時病人自己能做出較合理的選擇。為達這一目的,病人在治療者的幫助下,進入過去被禁止的區域,拋棄那些不成熟的情緒和反應,並鼓勵病人進人工作。換言之,即讓病人如實地認識自己,從而促使症狀消失。精神分析療法的最後結果是人格的深度改變,使病人能現實地對待問題,又不會舊病復發。由於精神分析療法要求時間很長,有的需堅持幾年,經濟上花費亦大,難以推廣,因而被其繼承者進行修改,採用非經典的精神分析療法。

什麼是精神分析治療? 精神分析治療是著名奧地利精神病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創建的一種特殊心理治療技術,既可適用於某些精神疾病,也可幫助人們解決某些心理行為問題。它是建立在潛意識理論基礎上的。弗洛伊德認為許多神經症(癔症、強迫症、恐怖症、焦慮症等)的發病原因,主要根源於壓抑在潛意識內的某些本能慾望、意念、情感、矛盾情緒與精神創傷等因素的作祟。這些被壓抑的東西,雖然人們自己不能覺察,但在潛意識內並不安分守己,而是不斷興風作浪;從而引起患者個人也不理解的焦慮、緊張、恐懼、抑鬱與煩躁不安,並產生各種精神障礙表現。有些精神分裂症、躁鬱症與偏執性精神病的精神病性症狀,也可以通過精神分析,從其潛意識的心理肌制方面獲得較深的理解。此外,人們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失言、筆誤、錯誤言行與意外事故等心理行為問題,莫不與人們的潛意識心理活動有關,也可通過精神分析治療得到幫助。精神分析治療的原理是:發掘患者或求診者潛意識內的矛盾衝突或致病的情結,把它們帶到意識域,使就診者對其有所領悟,在現實原則的指導下得到糾正或消除,並建立正確與健康的心理結構,從而使病情獲得痊癒。精神分析治療的技術:弗洛伊德最初與布洛伊爾 (BIeuer,J.)合作時,主要採用催眠術與精神疏泄方法來治療癔症或神經症患者。後來,他認為催眠治療效果不理想,而且往往不能根本解決病人潛意識中的癥結,容易復發;以後他就放棄了催眠治療而使用“自由聯想”與“夢的解析”作為他進行精神分析治療的兩種主要技術方法(見本書有關介紹)。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古典精神分析治療方法是很費時間與精力的。通常治療一個病人往往需要持續幾個月甚至一年左右時間。以後有些歐美精神分析醫生作了某些技術性改良並縮短了療程(短程精神分析療法),但是患者所付的醫療費用,仍然比較昂貴。例如,在美國接受分析治療時,每小時需付醫療費 50-100美金(每週1—2次,每次1—2小時)。短程精神分析療法也往往需要1到3個月左右;如果接受長程或古典的精神分析治療,費用支付就更高了。因此,在我國現行醫療制度下,精神分析治療還只限於少數精神衛生中心的科學研究範圍,尚不能普遍展開。此外,通過臨床實踐,我們發現對神經症患者進行治療時,除了採取精神分析學的原理與技術方法外,使用綜合性生活治療方案要比單純精神分析療法效果更佳,而收效亦較快。這就是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在進行精神分析治療的同時或先後採用催眠或靜脈麻醉分析、精神疏泄、暗示治療、行為治療、家庭療法、支持與其它心理治療技術,以及輔助適當的精神藥物,往往會獲得更可靠的療效。對於早期或好轉的精神分裂症、躁鬱症。偏執性精神病等患者,挑選某些適當的病例進行精神分析,作為一種輔助的治療方法也有一定幫助。但是在這類精神病的發病期,仍應以精神藥物與物理療法 (如電休克)為主,而不能單靠精神分析或其它心理治療。在這類嚴重精神病的發病期,採用精神分析學原理來解釋或分析他們各種精神病性症狀,對其精神病病理機制與鑑別診斷可有較大的幫助,但是不能作為一種主要治療方法。不加區別地想單純使用精神分析療法來治療這類嚴重精神病人,實踐已證明是無效的。就是對於早期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進行精神分析治療時,也應以抗精神病藥(如氯丙嗪、泰爾登、氟哌啶醇等)為主,以免耽擱最佳時機,使其病情繼續發展甚至陷於衰退慢性狀態。因為歸根到底,像精神分裂症、躁鬱症、偏執性精神病這類嚴重的疾病屬於內源性精神病範圍,它們發病的主要根源往往與遺傳基因與腦內生化代謝障礙有關。過去的精神創傷與現實的心理矛盾衝突只能起誘發作用而不是決定性因素。所以精神分析療法並非是萬能的,它有一定的適應症,不可隨意濫用。目前認為它對各類神經症、心因性精神障礙與兒童行為問題療效較好。作為一名精神分析醫生,要具備—定的條件或資格: (1)首先應當是一位正規的精神科醫生(大專院校專業),才能夠明確鑑別診斷精神分裂症與神經症等不同的精神疾病,不致於將早期的精神分裂症等嚴重的精神病誤認為神經症等輕性精神障礙。 (2)精神分析醫生本人必須經過正規的精神分析學訓練,包括指導者對自己進行一次嚴格的精神分析,徹底解決與自己潛意識內存在的問題,並在指導下對病人進行過一定時期的臨床實習。不完全具備這兩項條件,就難以對病人進行合格的精神分析,更不容易處理在精神分析過程中所出現的正、負移情(或者反移情)以及阻抗問題。目前國內個別地區已出現這樣一些“出格”情況:如有的同志不是精神科醫生,在讀了弗洛伊德與其他學者有關精神分析學的著作後,即冒然對病人進行精神分析治療,甚至包括腦瘤、腦炎伴發的精神障礙患者在內,這顯然是極不恰當的。還有的同志並未經過精神分析學正規訓練,在精神分析過程中發生了“反移情”現象(即分析醫生將自己潛意識內未解決的情感問題或矛盾情結,轉移到所治療的病人身上),也是應當引起人們注意與警惕的。 (賈誼誠撰車文博審) 心理治療手冊精神分析治療是怎樣產生的?

精神分析治療是現代心理治療產生較早、影響較大的療法之一。它以自由聯想、移情、釋夢和解釋等為典型方法技術。

精神分析一詞,是弗洛伊德在1896年3月發表的法語論文中首次提出的。在此之前,1893年弗洛伊德和布洛伊爾共同發表的論文《癔症現象的心理機制》是精神分析治療的理論奠基和正式起點。 1900年弗洛伊德《釋夢》一書的出版,是精神分析學創立的標誌。

精神分析治療的產生,既是歐洲精神病學中心因學思想影響的結果,又是弗洛伊德等人長期醫療實踐的產物。

  (1)思想淵源

19世紀法國精神病學在歐洲最為發達。南錫派和巴黎派是當時法國兩個著名的精神病學的學派。 1885年弗洛伊德曾到巴黎派同精神病學大師沙可 (,1825—1903年)學習四個半月;1889年2月,弗洛伊德又到南錫派學習過一段催眠術。因此,兩派對弗洛伊德創建精神分析治療有重要的影響。主要有三點:一是堅信神經症是功能性疾病,即癔症並非是器質性病變,而是精神或動力創傷所致;二是堅信性的因素在神經症致病中的重要作用,即神經症都有“凹室的秘密”,經常同性感區有關;三是堅信催眠術可以治病,即重視疾病的心因性病因和心理治療的重要價值。這些都是精神分析治療產生的思想前提。

  (2)療法演進

①電氣療法:弗洛伊德從維也納大學畢業後,在從事精神科臨床工作時,對精神疾病的治療方法少得可憐。除了一般性的心理治療(如安慰、勸導、說服、支持、暗示)而外,還有起暫時安撫作用的鎮靜藥物和流行一時的電氣療法。弗洛伊德早年也使用過這種利用電氣機械發生某種聲、光、熱來治療精神疾病患者。後來證明它也不過是一種暗示作用而已。

②催眠術:這是當時英國、法國、奧國比較流行的一種治療精神疾病的方法。弗洛伊德在法國留學時親眼看見沙可使用催眠術成功地治癒了一個心因性癱瘓的女病人,他還把這個相片掛在自己的辦公室裡。他同布洛伊爾合作,開始階段也主要是採用催眠術治療癔症患者的。後來,他們發現這種療法的療效不鞏固,易復發,特別是有些人難以催眠。

③疏泄法(或稱宣洩法、洗淨法):這種療法原為布洛伊爾所創造,後被弗洛伊德所採用。它是在催眠狀態下,誘導患者將自己致病的積鬱內心的痛苦傾吐出來,使症狀得以消失。布洛伊爾在給安娜治病時,發現她有許多癔症症狀,如手臂麻痺、記憶喪失、嘔吐噁心、不能飲水、視覺障礙、言語困難、人格交替、精神錯亂等,當在催眠狀態中使她的情緒有一定宣洩時,她的病情馬上有明顯好轉。患者把它稱為“打煙囪法”。

疏泄法與催眠法的區別在於:一是前者專靠暗示治療,後者暗示則為輔助治療;二是前者病人總想將心中隱事加以粉飾,後者病人則暴露隱事加以消除;三是前者在姑息,用暗示來抵抗症狀,反而因壓抑作用的增強,症狀更難以改變,後者在求徹底,在引起症狀的矛盾中,求病源之所在,並用暗示以改變這些矛盾的後果。可見,疏泄法已經蘊含著精神分析的因素,即承認精神疾病是由於心理上多年壓抑造成的,只有找出致病的心理因素並加以消除,才能治愈其疾病。因此,疏泄法是弗洛伊德在開展心理治療道路上前進的第一步,也是他從催眠法發展到精神分析法的一種過渡性的療法。當然,疏泄法還有其局限性:一是因與催眠法相結合運用的,故有時療效也不穩定;二是因它還未發現人的心理深層結構,故還不能算作真正的精神分析療法。

④精神集中法(或稱前額法):當弗洛伊德發現人們難以順利地進入深催眠狀態時,他毅然放棄了經典催眠法,一度採用了精神集中法。具體做法是:讓患者在清醒或比較清醒的狀態下,集中精神去回想構成患病原因的過去經歷或體驗,並報告給醫生;假如病人一時不理解和不能回想與報告時,就讓他閉上眼睛後用手按放在他的額部,對他說:“經過這樣用手按壓後,你現在可以想起來了,或者有些事像圖畫一樣出現在眼前;在我停止按壓時,不管你想起或看到什麼,就該直接說出來吧”(前額法)。

弗洛伊德用此法治療神經症患者露茜的病例大致如下:患者因幻嗅(類似布丁燒焦的臭味)而苦惱,並伴有心境惡劣和疲勞感以及癔症性全身痛覺喪失症狀而就診。弗氏在使用精神集中法誘導她回想有關的經歷或經驗時,她說:兩個月前,在她生日的前兩天與孩子們一起做飯菜時,收到了母親的信。剛打開信封,孩子們就開玩笑地搶走了那封信。這時爐子上的布丁燒焦了,臭味彌散開來。作為家庭教師的露茜,很害怕主人因此而說她不好或把她辭退,讓她回母親家去。進而交談,了解到患者潛意識中愛上了男主人(鰥夫),內心想取得孩子母親的地位。這位主人曾在只有兩個人時,說過要依靠她把孩子教育好這樣的話。在她自由地敘述了與布丁焦臭味有關的事件及表露了對主人的戀意後,她原有的症狀就逐漸消失了,但卻替換成了雪茄煙刺鼻的味道。由此進一步又聯想到,她回憶起主人(廠長)在斥責該廠會計科長吻別主人的孩子時,她在旁邊看到心中突然一跳,當時主人正在抽雪茄煙……。弗氏認為此患者發生癔症的原因,是她的自我與其某些觀念(如“單戀”)之間的矛盾衝突。自我通過防禦機制,拒絕與否定了該觀念,將其排出意識之外,而被壓抑的能量就轉換成癔症的軀體症狀。從此法的治療已可看出精神分析酌雛形。但是,使用前額法治療有兩個問題:一是用手按壓病人的前額,使其難以進行聯想;二是醫生不斷提問,干擾了病人的思路。

⑤精神分析療法:當弗洛伊德發現疏泄法、前額法的問題以後,又創建了精神分析療法。這一療法通過自由聯想和夢的分析,暴露其潛意識的內容,追溯患者童年有關性的情結,對治療者產生移情,然後進行解釋工作,以達到消除症狀、提高領悟能力、徹底矯正人格的目的。 (詳見“什麼是精神分析治療”)

當然,除了上述經典精神分析治療而外,還有許多新精神分析療法,可參見有關部分。 (車蘭撰 車文博審) 心理治療手冊

  精神分析治療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強調疾病的生物、理化的致病原因,力圖找到機體上的器質性病變,主要依靠軀體治療。

弗洛伊德異軍突起,提出了精神創傷是引起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主張用精神分析方法來發掘病人被壓抑到潛意識內的心理矛盾以治好病人。這就突破了過去那種純粹靠藥物、手術與物理方法的生物醫學模式的束縛,開闊了一條重視心理治療的現代醫學模式的新途徑。

弗洛伊德所創立的精神分析治療屬於心理動力學心理治療的範疇,其主要理論基礎如下:

(”潛意識決定論。就是說,精神疾病是由於被壓抑到潛意識中的心理衝突造成的。從心理地形學來說,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靈的構成有三個層次;①潛意識(深層),指人的本能衝動、被壓抑的慾望和本能衝動的潛代物如夢、癔症。它具有強大的心理能量,總要按照快樂原則去尋找出路,追求滿足。②前意識(中層),指無意識中可召回的部分,人們能夠回憶起來的經驗。它是潛意識和意識之間的中介環節,擔負著稽查者的任務,不准潛意識的本能慾望侵入意識之中。③意識(表層),指心理的表面部分,是同外界接觸直接感知到的一縱即逝的心理現象。其中,潛意識不僅是人的正常活動的內驅力,而且也是人的一切精神疾患產生的深層基礎。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從描述意義上說,有兩種無意識,即潛在性無意識和動力性無意識;從動力意義上說,只有一種無意識,即被壓抑的動力性潛意識。正是這個病人意識不到的潛在心理動力影響著他的外部行為,所以強迫症、恐懼症等神經症患者的表面荒謬不可理解的行為,實際上都有其“隱意”,只是病人自己覺察不到而已。精神分析治療,就是要通過醫生與病人的自由交談,找出病人潛意識中的“癥結”,使之意識化。這就像一個久猜不中的謎語,經醫生的點化,病人得到了領悟,癥結隨之消除,病也就會好了。

從人格結構來說,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的構成有三部分:①本我,指最原始的、與生俱來的潛意識結構部分。它像一口本能和慾望沸騰的大鍋,具有強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 ②自我,指人格中的意識結構部分,是來自本我經外部世界影響而形成的知覺系統。自我代表理智與常識,處於本我與超我之間,按照現實原則,充當仲裁者,具有防禦和中介兩種職能。 ③超我,指人格中最文明最道德的部分。它代表良心、自我理想,處於人格的最高層,按照至善原則,指導自我,限製本我,達到自我典範。在弗洛伊德看來,人格的發展是一個潛意識與前意識、意識之間,本我與自我、超我之間的對抗與壓抑的過程,如果上述三者保持平衡,就會實現人格的正常發展;如果三者失調乃至破壞,就會導致神經症。

  (2)幼年情結決定論。就是說,一切神經症都是由於被壓抑在潛意識中那些幼年精神創傷、痛苦體驗造成的。在弗洛伊德看來,神經症形成的根源,是被壓抑到潛意識中未能得到解決的慾望,是早在幼年時期形成的癥結。比如,一個男性工程師的露陰癖患者,常在婦女面前顯露陰莖,他為此而受處分、被判刑,雖也恨自己,甚至想切除以得到永久的解脫,但卻無法控制自己,仍堅持這種荒謬行為。經反復交談,原來男性病人出身於農村,幼年期孩子間有過玩生殖器的逗樂行為,成年後由於生活的坎坷一直未婚,在正常性慾無法滿足的刺激下,重新以兒童方式發洩解除他的苦悶,做出違背社會道德的行為。通過精神分析治療,使病人真正意識到並在情感上體驗到這是幼年時期形成的病根,現在自己已是成年人,不應再有兒童時期的幼稚行為,這樣,他的病也就逐漸得到了治愈。可見,把精神疾病的病因追溯到幼年期的經驗是精神分析治療的合理因素之一。我們在進行心理治療時,應一開始就告訴病人幼稚的行為源於幼年期的癥結,注意向病人介紹醫學心理學的理論,要求他們用成人的行為模式代替兒童的行為模式。當然,如果把一切疾病的病因都歸結為幼年期性的癥結所致,那就庸俗化和簡單化了。

  (3)性慾決定論。就是說,神經症是由於性心理創傷造成的。弗洛伊德在《一個幻覺的未來》中斷言,“人是一個受本能願望支配的低能弱智的生物。”在他看來,性本能是人類一切心理和行為發生的主要基礎,是神經症和精神病產生的根本原因。弗洛伊德是一個泛性論者,他把人的一切行為動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均塗上了性的色彩。當然,他所謂的性不僅包括了同生殖器有關的狹義內容,而且具有更廣泛的內涵。在他看來,性的後面有一種潛力,常驅使人去尋求快感。弗洛伊德把它叫做力比多。本來力比多是心身的能,但在他的著作中常以“性力'' 代以“心能”。因此,泛性論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理論支柱。

早期,弗洛伊德提出性誘惑的神經症病因說。他讓患者回憶幼年的經歷時,許多人都講到幼年期的心理創傷幾乎都同性有關。特別是女患者訴說他們在幼年期曾受到父親、叔伯或哥哥 (男患者訴說曾受到母親、姑姨或姐姐)等異性成年人在性方面的引誘和襲擊,這些引誘和襲擊都是錯亂性的,集中在口唇、肛門等區域。弗洛伊德不僅對這些訴說信以為真,而且對自己弟、妹出現癔症症狀時也推測他的父母也做過這類誘惑的事。儘管這個學說遭到人們的反對,他仍堅持了好幾年。後來他通過臨床觀察和自我分析,特別是發現了幼年遮蔽性記憶的本質以後,才完全放棄了這個性誘惑學說。

1900年以後,關於神經症的原因,弗洛伊德已不再堅持由於對成年人性活動的禁制的緣故,而突出強調由於:幼年性慾情結影響的結果。弗洛伊德早期把神經衰弱、焦慮性神經症劃為現實神經症,認為這些病症的形成均有性生活失調的病史,並推測其物質基礎是所謂“性毒素”的缺少或過剩。後來他發現這種假設沒有什麼科學證據,加之觀察到成年人的各種性變態的表現,以及性心理要求和性腺生理功能並沒有絕對的因果聯繫的現象,如一些男性成年後失去性腺,雖然性的生理功能已消失,但是性的心理要求卻不受影響。因此,弗洛伊德便把注意的重心轉移到性本能的心理方面主要是幼兒性慾方面。他斷言,性慾本能尤其是幼儿期的性心理活動在神經症(如癔症、強迫症)的致病中起著一種“不平凡的巨大作用”。

應當指出,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奧國,宗教氣氛十分濃厚、社會禁慾非常嚴重的歷史情況下,弗洛伊德的泛性論實際上是對傳統的禁慾主義的一種反抗,同時,他把性的問題大膽地作為科學研究的對象,注意研究性心理的自身規律,重視性心理和早期經驗對正常人的心理、神經症的形成的重要影響,無疑是具有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的。當然,弗洛伊德忽視人的性心理的社會性,誇大人的性心理的自然性及其自身發展的特殊性,就必然陷入生物學化和唯心理論的境地。

上面對經典精神分析治療的理論基礎作了概括的介紹。而新精神分析治療的理論基礎則不同,他們反對弗洛伊德以本我心理學為核心、以泛性論為動力的生物主義和悲觀主義,主張從社會、文化因素和人際關係的新視角去說明人的“焦慮”、“內在衝突”、“心理危機”、 “精神疾病”產生的原因,把改善文化、社會條件和人際關係等因素提到了治療原則的首位,明顯地突出了尊重並相信人自己有能力克服衝突、挫折的人本主義和樂觀主義的精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