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焦慮症

神經症——癔症;焦慮症

發佈時間: 2009年2月13日 閱讀次數:568
姓名: 略
性別: 女
年齡: 25
教育程度: 高中畢業
社會經濟地位: 公司職員
婚姻狀況: 未婚
外在表現: 年輕貌美

表現出的問題:
詳見專家分析、評估與治療過程。
既往生活史與當前生活情景
詳見專家分析、評估與治療過程。
心理社會發展歷史
詳見專家分析、評估與治療過程。
既往健康狀況與治療史
詳見專家分析、評估與治療過程。
專家分析、評估與治療過程
一、要求作心理治療
有一位年輕貌美的姑娘,來門診找醫師,要求作心理治療。醫師有點驚訝,猜想這樣年輕姑娘有什麼心理問題,想作治療。
醫師:“小姐有什麼事,想作心理治療?”
病人:“緊張,我常常無緣無故地緊張。”
醫師:“無緣無故地緊張?”
病人:“是呀!不管在哪裡,有時會突然緊張起來,不知怎麼辦。”
醫師:“這樣情形多久了?”
病人:“好幾年了!”
醫師:“為什麼現在忽然想來看醫師作治療呢!”
病人:“因為最近更嚴重了,無法上班,想治療看看。”
雖然這位病人一開始就打定注意,想做心理治療,好像很清楚她的心理問題似的,可是會談當中所供給的資料卻是很含糊,讓人摸不清真相。心理治療有點像玩捉迷藏,你躲一點,我追一點,讓病人慢慢透露他自己內心的隱事。假如可以開門見山,馬上談論,不用害羞、掩飾,那就不算心事,不會有什麼煩惱、痛苦、難為情,也不用治療,所以要耐心慢慢追問。
醫師:“你在哪裡上班?”
病人:“某個機關”(病人又有意不說她上班的機關,只說是“某個”機關。)
醫師:“上班多久了?”
病人:“好幾年了。”
醫師:“工作還喜歡嗎?”
病人:“還好。”
醫師:“工作時會緊張嗎?”
病人:“有時會,有時不會。”
醫師:“怎樣情形就會呢?”
病人:“不曉得。”
醫師:“是工作忙時,或者與同事談話時緊張嗎?”
病人:“我也不曉得,只是有時無緣無故地緊張,兩手發抖,不好意思留在公司里工作,……”
醫師:“不好意思?為什麼不好意思?”
病人:“怕被人看到兩手發抖、緊張,太難為情了。”
醫師:“最近一次緊張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病人:“在公司裡,被主管叫去吩咐事情時,突然又發抖、緊張起來。”
醫師:“主管是怎樣的一個人?很兇嗎?”
病人:“沒有,人很好。”
醫師:“那為什麼會緊張嗎?”
病人:“我也不曉得,我的緊張能不能治好?”
醫師:“我要多了解一些病情才能說。”
看樣子,病人一直在掩飾她的事情、繞圈子,無法讓醫師馬上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遇此情況時,最好多知道一些病人的個人背景為宜。結果,病人告訴醫師,她長在一個中等家庭,是獨生女。爸爸在十年前左右為了經商離家到遠地,忽然斷了音信,不知下落。家裡留下母親與病人倆人,靠母親工作,維持家計。到了前幾年,病人從高中畢業以後,經人介紹到某個公司作事,一直到現在。病人智力正常,一般談吐很清楚,個性有點內向,但性格蠻爽直似的。最後醫師說明心理治療需要經過一段時間,需慢慢弄清楚病情才能治療。如此就把頭一次會談結束,並約定下星期再來會談。

二、漸有線索
病人按照約定時間來門診。經過一小段打招呼、問好以後會談就開始:
醫師:“這個禮拜情形怎樣?”
病人:“還是很緊張。”
醫師:“在家會緊張嗎?”
病人:“比較少。在家沒有別人嘛!只有媽媽跟我,沒有什麼要緊張的!”
醫師:(看樣子,病人的緊張是跟別人有關,而且與上司談話時特別緊張。)“除了家里以外,什麼地方容易使你緊張?”
病人:“不一定,看情形,上次到別人家去玩,碰到了從前中學的老同學,也就忽然緊張起來!害得我趕快離開那個地方。”
醫師:“遇到了從前中學的老同學,不是很高興嗎?!”
病人: “是呀,可是我就怕她們問東問西,緊張得趕快跑開了。”
醫師:“你怕被問些什麼事?”
病人:“老同學嘛,喜歡問些瑣事,你最近怎樣,交了男朋友沒有,什麼時候結婚呀!多麼不好意思,好緊張,我就走開了。”
醫師:(看樣子,病人有什麼事,怕被同學問出來似的?!)“除了老同學以外,什麼情況還會讓你緊張呢?”
病人:“上次在街上碰到一位爸爸的老同事,在街上打招呼,談了幾句話,問我家事,我雙手就馬上發抖起來,趕快說聲再見,離開那位先生。 ”
醫師:“那位先生跟你談了什麼事?”
病人:“他只不過是問候一下我家情形,問我有沒有聽到爸爸的消息,媽媽最近如何?最後,他說了一句,說我最近長得婷婷玉立,有點像我媽媽…… ,我剛好發抖起來,趕快走開。”
至此,病人開始供給一些線索:本來所謂無緣無故發生的緊張,是在某些情況,即與上司、老同學、爸爸的老同事見面談話時容易發生的。而且,病人好似有什麼內幕秘密,唯恐被人知道似的,由此易於緊張。醫師覺得需要多了解一下病人父親離家遠走的事。病人回答說,當時她年紀還小,只知道爸爸本來就對媽媽感情不好,乘著出外經商的理由,到外國去,結果一走就不再回來。後來只知留在國外跟一位女人同居,再也沒音信了。
醫師:“爸爸這樣子,一走了之,媽媽有沒有生氣?”
病人:“氣是氣,可是也沒辦法。十幾年來,也沒音信,媽媽說,只好把爸爸的事忘掉了,不用再提。她的意思是,免得去難過。”
醫師:“你還記得爸爸的事嗎?”
病人:“我記得爸爸臨走前,特別帶我到兒童樂園去玩,並且買了一些玩具給我,叫我好好保存那些玩具。當時,我並不知道有什麼用意,以後想一想,才知道爸爸已有意遠走不回來,特別買些玩具留給我作紀念。”
醫師:“你還保存著那些玩具嗎?”
病人:“沒有,媽媽把玩具都丟掉了。她說爸爸很壞,把我們母女倆人丟在這裡,一走了之,再也不回來,不用去想念他,也就把所有爸爸的東西都丟掉了。”
醫師:“你是不是怕中學老同學問你家事呢?”
病人:“我的好同學都知道我爸爸不在家的事,我並沒怕她們知道。只是怕她們談論我的事。”
醫師:“什麼事?”
病人:“沒什麼,……”
醫師:“……”
病人:“反正老同學喜歡問東問西,我就緊張,我常常就發抖、緊張不知怎麼辦。”
病人談到害怕被人知道的隱事,不願再談下去,也就重複又恢復申訴她的症狀——是“阻抗現象”之一,表示不願透露心理資料,讓自己覺得很難受。
結果,此次會談就如此結束,約定下個星期再會談。可是到時候,病人打了一個電話來,說需要看牙科醫師,暫時不能來看醫師。如此,三四個星期都沒有消息。事後,醫師才發覺可能上次會談時,追究心理問題的核心太緊促,病人可能不太放心,臨時打退堂鼓,躲開醫師一段時間。就好像:病人遇到爸爸老同事,談論到一些事弄得病人緊張,病人就趕緊採取躲避、離開的反應,來處理其處境一樣。

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經過大約一個月以後,病人又打電話來,約定會談時間,想再來看醫師。由於醫師推測病人忽然停止來看醫師作治療,有其特別意義,即想“躲避”一下會談,以免談到問題的核心,所以醫師也就暫時不提起病人躲避會談這件事。這次病人再來時,又像初次會談時一樣,從頭申訴她的緊張、發抖,不知怎麼辦才好的問題。
病人:“我還是常常緊張,緊張得不知怎麼辦。”
醫師:“最近什麼時候讓你特別緊張?”
病人:“上個禮拜,有位公司的同事結婚,我們去吃喜酒。有位男同事跟我同坐在一個宴席桌上,對我很好,常替我挾菜,而且宴席完以後,還問我要不要送我回家,把我緊張死了,連兩條腿都緊張起來,趕快說不要,自己跑回家。結果,我隔天還不敢上班,請了病假,呆在家裡一天。”
醫師:“這位男同事年紀有多大?”
病人:“大概四十多歲,結了婚了。他的太太生病,所以那天他的太太沒有參加宴席。”
醫師:“你想為什麼跟他會緊張起來?”
病人:“我也不曉得呀!”
醫師:“好像你擔心什麼事會發生似的?!”
病人:“是呀!……”
醫師:“哪一類的事?”
病人:“不知道。”
醫師:“他對你很好,並不會威脅你,加害你吧?”
病人:(突然笑起來。)“他才不會加害我,他對我殷勤體貼,好像對我有意思。”
醫師:“那不很好麼?”
病人:“那怎麼可以,萬一……”
醫師:“萬一怎樣?”
病人:“萬一,我喜歡上了他,那不就很糟糕了嗎?!”
醫師:“為什麼呢?”
病人:“那怎麼可以?人家是已結了婚的人,他的年紀又大得很,可以作我的爸爸……”
醫師:“既然不可以,那你還為什麼用得著那麼緊張害怕呢?”
病人:“那我就不曉得了,……”
醫師:(應用反向作用的道理,即,過分害怕某種事情發生,而事實上,心裡卻希望它發生;因為心理上希望它發生,所以需要拼命去避免它,甚至矯枉過正。)因此醫師就追問:“你是不是很喜歡這位同事?…”
病人:“……”
醫師:“你可以放心跟醫師談這類的事。能與醫師談內心所想、所希望、所幻想的事,醫師才能幫助你作心理上的治療。
病人:“他為人很和善,又有人生經驗,看來很成熟,我很喜歡。可是他一對我親切,我就害怕……”
醫師:“因為他年紀較大,已經結婚,是有妻之夫,所以你不願意有什麼越軌的事發生,是嗎?”
病人:“是的。”
醫師:“這一點我們可以了解。但為什麼需要那麼害怕他對你親切呢?平常公司同事之間,也可以互相親切、要好、保持好同事的親係呀?!”
病人:“我就是怕。”
醫師:“怕什麼?”
病人:“……我不好講。”
醫師:“你假如現在覺得不好講,以後再講也可以。可是為什麼不好講呢,是不是難為情?或怕醫師或別人笑你?這一點你可以放心,醫師的任務是幫助病人,不會笑。而且醫師作心理治療的目的,是幫助病人去處理覺得難為情或內煩惱不好講的事,是嗎?”(醫師在幫助病人處理“阻抗現象”,克服難為情的感覺,去談吐心裡煩惱的癥結。)
病人:“我媽媽總是說我是壞女人!”
醫師:“你是壞女人?”
病人:“因為我做壞事情,……”
醫師:“怎樣的事情?”
病人:“自從我爸爸離家遠走不回來以後,我媽媽一氣之下,就開始交男朋友,後來跟一位男人,我爸爸的老同事同居起來。要我叫他叔叔。”
醫師:“那時你是幾歲?”
病人:“我已經是初二,14歲了。”
醫師:“後來呢?”
病人:“叔叔住到我們家以後,家裡就熱鬧起來,大家也很高興。”
醫師:“叔叔對你怎樣?”
病人:“他對我很好。關心我的功課,買好的生日禮物給我。”
醫師:“怎樣的生日禮物?”
病人:“很漂亮的衣服。可是……”
醫師:“可是,怎樣?”
病人: “惹了媽媽不高興。媽媽向叔叔發脾氣,罵他花了那麼多錢,買那麼好的東西給我。”
醫師:“哦?”
病人:“我想媽媽在吃醋。”
醫師:“嗯?!”
病人:“後來,有一次媽媽不在家時發生了事情。”
醫師:“什麼事?”
病人:“叔叔跑到我房間來,跟我談話,說我很漂亮,很喜歡我,……”
醫師:“然後呢?”
病人:“……後來他就親吻我,……”
醫師:“……”
病人: “忽然媽媽從外面回來,看到這個情形,就大發脾氣,摔東西,打我,並且把叔叔趕走。”
醫師:“叔叔真的走了?”
病人:“嗯,他就馬上收拾行李走掉,再也沒回來。以後,媽媽就一直罵我是壞女人,做壞事,不要臉,偷了她的男朋友,……把我嚇壞,也害羞死了。”
醫師:“難怪你一直認為自己是壞女人,怕跟別的男人接近,特別是你喜歡的,或者對你好的男人?!”
病人:“可能是。”
醫師:“好在你已把這些往事談給醫師聽,這樣就可以了解你的內心煩惱,也可以了解你為什麼會緊張,怕與男人接觸的心理。……”

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經過上次會談以後,病人又留下一個藉口,說公司裡忙,就沒再來會談。兩個禮拜以後,才又回來會談,繼續治療。
醫師:“上個禮拜,怎麼沒來泥?”
病人:“我有事情,不能來。”
醫師:“什麼事情?”
病人:“公司裡忙。”
醫師:“公司忙,會不會是藉口。有什麼事,沒繼續來會談?”
病人:“沒有。”
醫師:“我在想,因為上次會談,你告訴醫師一些往事,是不是內心有什麼感覺,又躲避不來了?!”
病人:“躲避!?”
醫師:“是呀!你有個傾向,遇到心裡不安的事,緊張起來,就趕快躲避起來。你不是說過,在街上遇到爸爸的老同事,談到家事,你就趕快躲開。公司同事跟你好,你緊張得一兩天不敢去上班。同樣的,我在想,你是否也在躲醫師?一兩個禮拜不來會談。”
(會談的目的,在把病人重複發生的反應連接起來,讓病人領悟自己的心理、行為反應模式,可以了解自己的性格與心理。同時,病人與治療者之間,所發生的關係,也應隨時觀察,並且適當的指出,處理其可能隱藏進行的“移情關係”。)
病人:“……”
醫師:“因為上次你曾有一次打電話來,停斷了會談。這次談到往事,又忽然沒來,我在猜測與醫師談論私事,有什麼關係?因為有時病人對醫師有些想法,或有什麼感覺、不敢說、不知怎麼辦。在這種情況,最好跟醫師談談,讓醫師知道,醫師可以幫助病人處理事情。”
病人:“我是擔心……”
醫師:“擔心什麼?”
病人:“擔心我會跟醫師發生什麼關係,害怕起來,……”
醫師:“你是不是害怕會像你的叔叔或同事那樣,喜歡上一個人,發生親近的關係,然後把自己變成壞女人?”
病人:“可以那麼說。”
醫師:“假如是那樣,你可以放心。醫師對這種事情有經驗,不會讓你發生什麼關係的。醫師受訓練如何職業性地幫助病人,但不會跟病人發生什麼私人關係。”
病人:(笑一笑)“真的?!”
醫師:“當然。何況你又不是你所想像的壞女人。”
病人:“不是?”
醫師:“當然不是。”
病人:“因為媽媽一直這樣說我,我就一直這樣想。”
醫師:“他的男朋友,叔叔,跟你親近,並不見得你就是壞女人。”
病人:“為什麼?”
醫師:“你為什麼喜歡叔叔,而且讓他對你好,跟你親近?”
病人:“……因為我喜歡他,他人好,而且家裡少了一個男人,爸爸。家裡很寂寞,有了叔叔,好像,又得到了爸爸似的。”
醫師:“你看,你喜歡叔叔,是因為你想念爸爸。”
病人:“是,我好想念我爸爸。”(哭泣起來)“……我一直希望我爸爸會回來。”
醫師:“對一個十幾的少女說來,跟叔叔要好,是跟爸爸要好似的,是父女的感情。可是你媽媽卻把它當作是男女的感情,所以才會那么生氣。”
病人:“何況她總是說因為我的關係,叔叔才走掉,是我把叔叔趕走掉的,說我是壞的女人,”“其實,當我爸爸離家遠走時,媽媽就一直那麼說,說是我把爸爸趕走掉;因為為了我,爸爸才不回來。”
醫師:“我不太懂媽媽為什麼會這麼想?”
病人:“因為從小爸爸跟我很好,很喜歡我,特別是自從爸爸與媽媽感情不太好以後,爸爸就特別跟我要好,常常帶我一個人跟他一起出去玩,然后買東西給我。媽媽心裡就不高興,常罵爸爸寵壞了我。”
醫師:“所以從小你就帶著一種念頭:跟爸爸要好是不好的,是壞事情。”
病人:“是,連我自己都相信,我真的是壞女孩子,把爸爸趕走了。現在跟醫師談談,才慢慢覺得不太對,爸爸走掉又不是我的過錯,為什麼要認為我是壞女人呢?!”
醫師:“是的,不必想是自己壞。可是在八九歲以前的小孩,常常會把過錯認為是自己的。特別是父母離開時,或死亡時,常會猜想是否自己做了什麼錯事,害得父母親分別,或者死亡。只是你的情形,比較特殊。因為重複發生了幾次,再加上母親又那麼責怪你,你就更那麼想了。”
病人:“我不知媽媽為什麼會那麼責怪我?”
醫師:“你想呢?……”
病人:“我也不太知道……。我猜想她大概自己內心很難受,自己的丈夫忽然遠走、遺棄她。不能怪自己,怪到女兒身上來了。叔叔一走,她更傷心,天天罵我出氣。其實我跟叔叔沒發生什麼過分的事情,她能原諒一下我,也就沒事了。”
醫師:“我們總算把事情弄清楚了,以後就好辦了。”

五、面對現實,開始新適應
自從上次會談以後,病人心裡自覺輕爽很多。慢慢覺得不必害怕、擔心自己是壞女人,有誘拐別人丈夫的壞慾望。承認自己還是很渴望與父親一樣年紀的男人接近,但也慢慢發覺不必為了那種慾望而害怕。
病人:“雖然有時我看到我上司,心裡還會緊張一下,但我心裡就想起醫師跟我談的事情,對同事、上司有好感沒有什麼不對,是正常的事,所以也就不用怕。 ”
醫師:“並不是壞女人去勾引別人的丈夫。”
病人:“是呀!”
醫師:“而且對別人有好感,只是有好感而已,並不是就會發生什麼事,只要你自己好好控制、約束自己的行為就可以了,是嗎?”
病人:“要相信自己。”
醫師:“也可以相信別人。並不一定要兩個互相有好感的人在一起,就一定非惹出事情來不可。可以一直保持好感,就像好同事跟好主管、好醫師跟好病人一樣,大家都保持一種角色與關係,互相尊敬、要好,豈不是很好嗎?!”
病人:“是呀!現在我對醫師也很放心了。”
醫師:“我也可以看得出。”
病人:“我本來很怕醫師,一方面很想找醫師看病,治療我的毛病,但一方面又很害怕、緊張。怕跟醫師談自己內心事,……醫師又對我很和善、了解、很好,就怕我自己會喜歡上醫師,然後發生不好的事情。”
醫師:“所以你就躲避起來,製造藉口不來看醫師一段時間是不?”
病人:(笑一笑)“是呀!等到我放心才又回來。醫師,你是我一輩子當中,除了我自己父親以外,唯一可依賴接觸的男人,可以很親近談我的私人事、信賴,而不用擔心會發生什麼事。我覺得很好。”
醫師:“最重要的,可能你已經學到:可以跟另外一個男人好好親近,而不必畏懼、害怕、可以信賴別人,也可以信賴自己,是不是?”
病人:“是!”
到此,事情變得很清楚。即:此病人從頭與治療者產生很濃厚的“移情關係”,意即,把她對失去的父親所渴望而又害怕的感情,轉移到醫師身上來,就如她曾經轉移到叔叔身上、主管身上。但因與醫師的轉移關係,被醫師好好觀察、處理,使它不演變成病態關係,反而利用其關係,幫病人獲得新經驗,即:如何可以正常、成熟地與喜歡的男人保持好感而不陷入“壞的關係”裡去,可以說是治療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
病人經過一年治療之後,開始認識一位年輕的男朋友。經過戀愛一段時間,最後決定結婚。結婚前夕,曾又來找醫師,報告她最近的進展情形,並且謝謝醫師過去給她的幫助。這位姑娘所以能好轉,主要依賴她的勇氣來找醫師接受治療。雖然要經過一段波折,才能把她一直潛抑下來的心理問題,讓醫師去剖解、分析,但總算能把她對自己的看法更改,重獲信心,順利地與別人來往接觸,改善她的生活適應。甚至開始新的人生階段,找對象而結婚。

沒有留言: